我们经常讲,做企业经营,既要抓技术变革的机会,也要抓营销变革的机会。
技术变革往往发生于产品和流程上的改进;而营销机会,存在于大众改变获取信息习惯的阶段,比如最近几年的短视频直播流量风口。
有的企业反应快,当时领先了一步,然后就领先了一路。
当然,在跟学员交流当中,我经常也会听到这么一些疑问。
我是不是要把产品打磨的好一些,再去营销更好呢?
我研发了新产品,拥有很多专利,产品功能各方面都比同行好,为什么在市场上反而是别人赚到了钱?
如果说领先思维,就是谁能率先进入市场,谁就有机会,那明明是我先进入市场,为什么我们没有拿到市场最好的结果呢?
这些疑问,都是营销里面经常混淆不清的概念。
怎么才叫领先?什么才是真正的领先?
今天的营销世界里,企业对于“领先”,必须建立四个重要的认知:
第一、产品进入市场不是真正卖到消费者手里才叫进入市场,真正领先,并不是产品领先,而是认知领先。
产品进入市场,不等于占领了这个市场。
有形产品的进入,不是真正的进入,无形的认知进入,才是真正的进入。
抢先进入用户的心智,胜于产品抢先进入市场。
比如说,IBM并不是第一个进入计算机主机市场的公司,雷明顿·蓝顿才是第一,它的产品叫做通用自动电子计算机。
但在大家的认知里,我们一提到计算机,总是能想起IBM。
单仁牛商也不是中国第一个讲网络营销的企业,但为什么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在网络营销领域,
单仁牛商一直占据第一的位置?
营销就是一场认知的战争,而不是产品的战争。
进入市场,应该率先进入目标用户的心智,心智的占领,就等同于在用户的认知当中,你是品类当中应该被优先选择的第一名。
第二、市场并不存在所谓“品质最好的产品”。
我接触过很多企业家,大家一谈到自己产品的时候,总会说我的产品非常好,比谁谁谁都要好。
事实上,所谓“产品才是市场营销的主角,只有产品的优劣才能确定最终的胜负”,这个假设是错误的。
只有认知才是事实,其他的都是幻觉。
所谓“靠最好的产品赢得竞争”,更是一种一厢情愿而已。
因为在市场营销领域,并不存在客观事实,更不存在什么最好的产品,存在的只是顾客或者潜在顾客心智中的认知。
我们要知道,这个世界的事实,都是不同的角度和观点。
你看到的,只是从你这个角度看的结果,一定不是事实的全部,你听到的,也可能是来自他人的角度和观点,同样不是事实的全部。
我们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眼睛在观察这个世界,如果存在所谓“客观事实”,我们怎么才能了解呢?有谁去衡量他才是真正的事实呢?
所以,我们认为的事实,一方面是来自于自己的认知,我看到的是什么样,另一方面来自于他人的影响,是另一个人通过不同的视角解读同样的事物,然后用结论影响你。
这两部分构成了我们所认为的事实,这就是营销需要去做到的事。
我们永远不要纠缠于“我是不是用把产品做的更好?我是不是要“靠最好的产品”去赢得市场?
你只需要去影响用户的心智,通过“技术、使用体验、场景、外观设计”这些角度和观点,建立出“产品更好”的认知。
第三、认知的建立,不是渐进的建立,而是爆炸式建立。
如果你希望给别人留下一个深刻难忘的印记,就像面对一个冷冻的黄油,你要做的不是等黄油解冻,而是把刀烧热,用热刀切黄油。
我们必须把我们希望建立的品牌认知,用暴风骤雨般的方式快速进入人们的头脑,而且这个认知要足够的响亮,最好是把我等同于品类,就像空调里的格力,凉茶里的王老吉。
人们一旦对一个事物形成某种看法,这种看法会根深蒂固,很难被改变。
如果你在人们心目中的认知是一种廉价品牌,你就很能在他们心里变成一个高端品牌,假如这么做,还不如另外创造一个品牌主打高端认知。
人们总是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人们也总是尝试那些自己愿意尝试的事物。
所以,好的营销是什么?
是要预设认知,用暴风骤雨般的方式快速建立认知。
第四、全域式布局,内容式进攻。
过去,想要在用户心目中快速建立认知的方法很简单,花钱上在主流媒体,比如央视上打广告,在单一媒体渠道集中投放,特别是专业渠道。
就像1994年我做太太口服液一样,短短三个月在央视广告的影响下,太太口服液就在全国闻名遐迩,特别是在女性心目中建立了清晰的“美容口服液”认知。
但是今天的媒体渠道很多,流量广泛分布于不同的社交平台、电商平台和各种信息平台,投放的方式也有很多。
对营销来说,我们需要做到全域布局,一方面是通过长期的品牌广告,像空气一样存在于客户的身边,传递自己的价值理念。
另一方面,是在我们需要去抢占和影响用户认知的时候,能够利用全平台进行内容的分发,用内容去完成品牌的进攻。
当然,在所有渠道、平台当中,不管是品牌广告、流量广告,视频营销都是未来5-10年营销变局的唯一机会点。
今天能快速拿到结果的方式,就是从战略定位出发,挖掘一些重要的品类关键词,用大量的视频在全平台快速占领阵地,做到霸词霸屏霸网,让目标顾客不管到哪里找,满网满屏都是你。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借助于平台信息流的推荐,付费加免费的暴风骤雨的方式,把精彩的内容和观点快速送达用户,才有机会去形成强大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