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22日的上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一篇《网络游戏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的通知。
随后中午,这个意见草案就被各大媒体集中报道,开始在游戏产业产生巨大的波动。
腾讯、网易带头下跌,市值三万亿的腾讯,一个下午跌掉了一个小米,网易跌没了4个B站。
所有游戏相关的上市公司股价全部跳水,基本上都是闪崩跌停,并且连带着香港和大陆两地股市市场出现了恐慌的情绪。
我们做个简单统计,在周五收盘后,两地相关游戏公司的市值蒸发超过5000亿,这封征求意见稿的通知,每一个汉字对市场的影响,价值4500万。
可能玩游戏的人还没搞清楚状况,股民已经情绪激动了。
因为即使是再不聪明的投资者,可能心里也会有疑问,有气愤,到底是谁在做空中国经济?
今年以来,从手游、到社交平台小游戏、再到短剧游戏,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游戏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引领风口和增长的关键赛道,市场回暖趋势非常明显,复苏迹象清晰。
这也跟口红经济有关,在经济下行时期,人们的需求会转移,像买口红让自己开心,玩游戏让心情愉悦,这样的消费就会上升,也符合经济趋势的现象。
所以,我确实也没想明白,为什么会有人会在第二产业出现下滑,自己一条胳膊骨折,需要去治疗的时候,还要去打击第三产业,非要把自己另一条胳膊也掰断了呢?
还是说草案本身影响并不大,市场过度解读了呢?
趁着周末时间,我们去联系了腾讯和网易的朋友,一起聊了一下这个草案,它到底有多大的影响?
我们和业内人士仔细去梳理了一遍,感觉草案是即细节又模糊,影响可大可小。
比如其中很多所谓的条款,比如说限制未成年人玩游戏,其实早就有了要求。
还有一些是过去没有明文规定,这次只是压实了责任,而且,这些条款游戏企业都有着相应的规避方案。
比如说禁止强制对战,你给玩家加一个是否报名的弹窗就解决了,解决成本非常低。
业内人士给我讲,大部分条款对大厂都没什么影响,对中小企业是增加了合规成本,特别是小游戏,过去是不需要版号,甚至有一些都没有备案。
那么未来严格执行的话,都需要版号,那就意味着各项成本会上升非常高,可以理解以后只要精品游戏,而不是垃圾的广告游戏。
看起来,草案的初衷都很好啊,但争议的地方就出在下面三个条款上:
1、网络游戏不得设置每日登录、首次充值、连续充值等诱导性奖励。
2、网络游戏出版经营单位不得以炒作、拍卖等形式提供或纵容虚拟道具高价交易行为。
3、所有网络游戏要对所有用户设置充值限额。
业内人士跟我说,服从监管是肯定的,但这个草案是即细节又模糊。
什么意思呢?
比如说对所有用户设置充值限额,如果严格要求,那就意味着市面上现存和正在研发筹备的项目都要大改,而且是需要重新改变自己的商业化模式。
因为几乎绝大多数的网络游戏,都遵循28定律,20%的玩家,贡献8成以上的营收。
有的玩家为了爽,是闭着眼睛有什么买什么,但大部分玩家是不充钱,或者是非常少充钱的。
一旦头部玩家的贡献,因为限额被砍去,那对很多游戏项目来说,可能就是灭顶之灾,大部分人是不会充钱的,除非内容好到让他不得不充钱。
那问题来了,对于一个游戏来说,什么样的内容和体验,可以让大部分用户主动持续性的付钱?
这个答案是不确定的,甚至是很难做到。
所以,这个草案就很有意思,它真的是做到了即细节又模糊,看起来好像一点影响都没有,但有一些地方商榷起来又能吓死人。
经济再不确定,都没有这个草案来的不确定,或者是这个草案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不确定性。
那么。这种本身就对于行业造成巨大不确定的草案,是不是应该再去内部讨论,为什么非要在这个时候发出来呢?嫌经济恢复的太好了?
在去年,国务院金融委就说过,凡事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都应该实现和金融管理部门协调。
那么,请问协调了吗?
在前一周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我们单仁行在解析的时候还特别提到了其中一点“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什么意思呢?
决策层明确提出,要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领导人也强调过要“先立后破”,不能总是拿行政命令去一刀切,强行干预企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
有什么问题是不能统筹安排妥当再发的吗?有什么影响行业的重大决策草案,是不能等经济站稳了再去调整、过问的吗?
前面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做了很多事,出来说了很多话,包括增强宏观政策的一致性,呵护投资市场,提高民营企业的站位,解决欠款帐期的问题,是为了什么?
不就是为了保护现在经营者和投资者非常脆弱的信心吗?不就是去增强他们的预期,给他们提供确定性吗?
现在一个行政命令的草案突然一发布,一边是行业的从业者可能会面临失业、企业经营者会面临多年投资突然打水飘的巨大不确定。
另一边是早就有人提前做空,市场没有一点消化信息的时间,除了恐慌就是恐慌,各大公司股价闪崩。
难道这真的是为了整个行业着想,为了经济恢复着想吗?
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不管初衷多么好,是不是都要考虑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考虑实际的执行和政策初衷的差别呢?
用户难道不玩游戏了,他就会去消费,会去买房子,生孩子了?
如果今天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正规的经营者,除了面对市场风险,还要去担心自己会不会突然有一天因为一纸条款没了,那么,大家对政策的信心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