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昨天上午,美股遭遇黑色星期一,由于大幅度裁员、关税和裁减联邦预算等一系列因素下,三大指数集体收跌。
像特斯拉当天下跌超过15%,三个月时间,特斯拉股价腰斩。
一方面是因为特斯拉几乎在全球市场销量下滑,特别是中国,2月销量为30688辆,同比减少49%,环比下降51%,是自2022年7月以来的最低月度数据。
另一方面马斯克在美国政府的改革工作也遇到了抵制,一些美国特斯拉车主甚至要在车上贴上买入时间的标语,防止被砸,X平台还遭遇了大规模网络攻击。
但马斯克表示自己计划继续在政府效率部工作一年,甚至说特斯拉会在未来5年增长1000%的利润。
既要兼顾白宫改革,又要推动企业发展,普天之下也只有马斯克了。
熟悉中国历史的朋友,可能会想起商鞅变法,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推动秦国一步步崛起,一统六国,但是商殃的结局大家也知道,非常悲惨,马斯克说他也做好了准备。
这一对马斯克和特朗普的马特组合,能否成功推动美国的改革?
02
大到国家,小到企业的变革,除了需要团队能力搭配以外,我觉得更需要性格的搭配。
我用国外流行的MBTI作为分析框架,来看看这对马特组合的性格。
在上个月,我和一位家电上市公司的供应链董事长交流,交流一开始他就说:我是i人,
不是太太的爱人,是idea的i。
我说我也是i人,思维模式很相似,接着他给我展示第一页PPT,就是我和大家多次分享过技术采纳曲线和跨越鸿沟,这位企业家还特别和我交流如何跨过鸿沟的三类机会,非常有启发。
那什么是i人?
是指MBTI人格测试中的内向型(Introverted)人格,通常表现为性格内敛、社恐、偏好独处,通过内在世界(如思考、情绪)获取能量。
与外向型的“e人”相比,i人在社交中容易因外界刺激过度消耗精力,需要更多独处时间恢复,比如i人可能更享受读书、深度思考或小范围亲密交流,而非大型社交活动。
马斯克属于INTJ的战略家,中国互联网公司中有腾讯马化腾、字节跳动张一鸣、美团王兴、拼多多黄铮,他们都很低调,很少出席活动,依赖系统而非个人权威,目标驱动但避免高调宣传的i人。
特朗普属于ESTP的挑战者,像马云、刘强东也是属于e人,擅长公众动员,通过领袖魅力推动组织。
那么,马斯克和特朗普的性格组合对美国新一任政府发展改革有何利弊?
先看优势,主要有三点。
1、效率与创新的双重驱动。
特朗普的ESTP特质带来了快速决策能力,从之前的推特治国,到现在白宫网站上的“50天50场胜利”,也许决策不一定对,但速度是真的快。
马斯克的INTJ系统思维优化了执行流程,他把特斯拉工厂的“五步工作法”,搬到了白宫政府中,像一口气就要裁员20万公务员的激进改革。
2、现实利益与战略愿景的互补。
特朗普专注短期政治收益,利用关税提振支持率,马斯克有布局长期技术的能力,例如星链军事化、脑机接口、火星移民计划,马特组合推动了美乌矿产协议(现实资源)与星舰火星计划(未来布局),形成“战术突击+战略储备”模式。
3、喜欢颠覆。
两者都有颠覆者性格,马斯克“五步工作法”,第一步就是质疑每项要求,通过“第一性原理”重构行业规则,像特斯拉和SpaceX的火箭回收,都是对传统的颠覆。
特朗普更是一个颠覆者,打破了美国多年以来的政府体系。
当然,马特组合推动美国改革的风险也很明显。
1、系统性失控的可能性。
特朗普神经质的情绪化与马斯克的阿斯伯格社交障碍(“情感黑洞”管理)可能叠加,导致决策孤立化。
像特斯拉在“量产地狱”期间实施高压管理,裁撤推特审核团队,到了政府也要用企业KPI来考核公务员,要求公务员回邮件解释自己的工作价值,甚至是直接裁员15%,结果引发诉讼。
这和特朗普“通乌门”事件中的单边交易逻辑很相似。
2、国际信任危机。
特朗普“美国优先”的关税政策全球开花,对盟友也毫不手软,甚至提议购买格陵兰岛,将加拿大并入美国的第51个州,这在现代文明社会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
马斯克也推行“技术霸权”思维,更会进一步加剧盟友离心。
03
马特组合通过政府效率部推动机构裁撤、财政优化、技术驱动、数字化管理等一系列的改革,让我想起中国历史的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
商鞅变法成功在于高度集权和执行力,得到了全力支持,但结局悲惨。
王安石变法因为缺乏支持最终失败,但善终,甚至封了舒王。
你觉得马斯克是哪一种呢?
我想,不管是哪一种,马特组合现在所做的事情,对我们在面对人工智能这个大变革时代的转型,提供了一个参考方向,我总结三点供大家思考、借鉴。
第一、文化创新与价值重构:从工具理性到使命驱动。
任何一个国家和企业的改革,首要就是重塑价值观。
它决定了团队能否在快速迭代、人机协作与不确定性中找到凝聚力和方向感。像特斯拉、OpenAI、Deepseek企业的实践表明,AI时代的价值观需平衡“效率”与“人性”、“创新”与“责任”。
我结合硅谷的创新价值观和中国文化,梳理了三点。
1、敏捷进化:试错文化和反脆弱机制。
允许团队用“小步快跑”验证假设,将失败数据视为训练AI模型的养料。
2、人机共生、技术向善:
商鞅“法治至上”与王安石“青苗法”在变革中都忽视了人性化,马斯克用AI裁员,划定强制指标引发罢工潮,也在警示企业保留“人性化接口”,避免过度机械化,要建立变革缓冲带,例如给员工提供转岗培训。
3、数据驱动:从“经验主义”到“数据信仰”。
AI的本质是数据炼金术,但需要避免“数据暴政”,盲目追求指标而忽视人性化,让AI成为“帮助人类”而非“取代人类”的工具。
二、动态平衡长期与短期目标。
企业需要分阶段验证AI价值:比如先实现业务流程30%自动化,再逐步扩展至全链条智能化。建立“技术-市场”闭环。
先闭环、再加速!
特别是在启动新业务或战略前,先构建完整的端到端流程体系(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确保各环节无缝衔接,避免资源浪费和效率黑洞。
像2015年,美的启动“双智战略”(智慧家居+智能制造),没有急于大规模投入,而是先在微波炉工厂验证数字化闭环,将订单交付周期从20天压缩至9天,缺陷率下降15%,随后才向全集团复制。
在闭环验证后,通过资源聚焦和组织敏捷化快速扩大规模,抢占市场制高点,采用压强式投入,对已验证的赛道(如新能源车部件、楼宇科技)集中资源转型。
同时,通过生态协同“美云智数”输出数字化能力,拉动上下游3000家供应商接入闭环体系配合组织裂变,采用“航母舰队”模式,各事业部在母品牌赋能下独立作战,例如COLMO高端品牌孵化3年突破30亿营收。
从2011到2022年,美的营收从1340亿增至3457亿,净利润从67亿提升至296亿,期间人均效率提高3倍,库存周转天数从30天降至18天。
先闭环、后加速!可以作为企业AI时代的推动方法论。
三、精简机构,打破权力垄断,激活组织内生动力。
商鞅变法打破贵族垄断,马斯克团队由“00后工程师”主导,打破传统利益格局,同时重构价值评估体系,模仿商鞅“军功爵位制”、“利出一孔”思想,建立“战功积分系统”,将AI技术突破、市场开拓等成果与晋升/股权挂钩,设立“AI创新勋爵”激发活力体系和激励体系。
04
马特组合的i/e性格,把一个国家当做个人决策的公司来改革,对推动美国都有利有弊,必须要遇到很多的挑战。
本质上,马斯克、商鞅、王安石的改革都是“破旧立新的效率革命”,但在AI时代,企业需要更注重技术赋能与人文关怀的平衡。
一个国家、企业的转型需要同时具备:
商鞅式的战略定力:资源聚焦、制度刚性;
王安石式的创新勇气:跨界试验、政策突破;
马斯克式的技术野心:AI颠覆、生态重构。
唯有将历史智慧与AI技术深度融合,才能在这场“千年未有之变局”中抓住红利,实现可持续发展。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