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牛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新三板挂牌企业

首页>资讯详情

一键分享

阅读 我们是不是都要来一次“数字排毒”了?

发布日期:2023-09-04



  很多年前,在那个“谈网色变”的年代,上网、玩游戏被称为“电子鸦片”。

  这两年这种讲法少了,电子竞技也加入亚运会成为正式体育项目,好像大家开始正视网络和游戏了。

  真的是这样吗?

  我觉得这个说法只对了一半。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大家比十多年前更加宽容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我们自己也开始玩了。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2022年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10.67亿,


微信图片_20230904100909


  排除幼儿和老人,现在的中国几乎是人人都上网,当然,不只是用电脑上网,而是沉迷在各种手机APP当中,特别是短视频。

  Cnnic在2020年的统计中,抖音每日人均使用时长还不到100分钟,现在这个数字达到了2.5个小时。

  如果算上视频号也超过了60分钟。

  也就是说,排除工作8小时,睡觉时间8小时,剩下的时间一大半都花在了刷短视频上面。

  这基本上是很多人已经戒不掉的一种瘾了。


微信图片_20230904100916




  当然,我们自己觉得这不会是“瘾”。

  相反,我们还会有一种感觉,短视频的信息密度很高,我们经常能看到“5分钟带你了解一本书”、“3分钟带你看完一部电影”。

  这么高的效率,我也可以用短视频来学习呀?

  事实上,话这么讲没有错,短视频直播的信息密度和传播形式都比之前要好,但前提是内容质量足够高,而且垂直、连续。

  遗憾的是,今天不管哪个视频平台,都是娱乐、段子、新闻占大多数的短视频搬运平台。

  大量的内容都是“碎片化”的无效信息。

  单纯的沉浸在碎片化信息之中,不去进行深度、系统化的学习,只会短暂给大脑带来一种奶头乐的愉悦感,好像你真的懂了。


微信图片_20230904100920


  但你真的懂没懂?

  别说看的人,可能连讲的人都没弄懂。

  那些真正有用的认知,必须来源于长时间深度的学习,再去实践中不断调整,总结成自己的一套思维框架。

  这就像修高铁一样,不是摆两根铁轨,车就能开了。

  而是先打好了扎实的地基,在上面铺路面。填石子,再一层层压平,最后试验车从100公里、200公里区间测速,才能上路。

  碎片化的信息,没有这些繁琐的过程,我直接把答案告诉你,让你先爽了再说。

  表面上看是降低了我们获取知识的门槛,实际上只是降低了我们获取结果的门槛而已。


微信图片_20230904100923


  因为知识背后的原理、系统化的思维和逻辑,反而更加不被大家关注了。

  一旦我们习惯了以极短的时间,极低的成本得到答案之后,我们就很难去忍受那些需要付出长周期和反复思考、实践才能得到的成果了。

  就像我们习惯了刷抖音、看微博以后,大脑有了一个即时的爽感,你能静下心去看一本正经的书籍,或者是专业书籍?

  还是视频好看吧。

  然后第二天就发现,我昨天看的视频讲什么去了?

  所以,浮躁,是很多人对自己现在的评价,但这其实也不能完全归于“浮躁”。

  因为今天的算法实在是太强大了。


微信图片_20230904100926




  过去的自媒体时代,我们好歹还有个自主选择的过程。

  一个优质的内容,可以靠主动的关注、分享,还可以每天定点定时有规律的看看。

  但现在不一样了,算法就像妈妈给孩子喂饭一样,嚼碎了喂到你嘴里。

  算法会根据我们停留在每个视频上的时间、行为,给我们打上一系列标签,按照标签自动的推送内容,一直给你找到喜欢的东西为止。

  不光不用动手了,连脑子都不用动了。


微信图片_20230904100930


  其实,这种模式在商业里是无比强大的,因为它可以尽可能感知每个人的需求,抓住核心需求匹配相关的信息,甚至解决方案,或者是根据应用场景匹配有需求的人。

  这是一种综合了内容、兴趣、搜索、展示各种元素的破坏性创新。

  但这种设计思路对于很多自制力没那么强的人来说,算法就会不断诱导你把更多的时间塞进去。

  今天不管是家庭聚会,还是在公共空间里,大家稍微关注一下,基本上所有人在干嘛呢?

  都在埋头看手机,没有什么直接交流。

  我想,这应该不是我们想要的社交模式,也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方式。

  实际上,今天也有很多人意识到了这一点,像在美国刷tiktok上瘾的一些人觉得手机占用了自己太多时间,转而用起了老年人专用的功能机。


微信图片_20230904100933


  这是直接“戒毒”了。

  当然,其实我们每天只要留点时间给家里人,走出去多运动运动,跟朋友坐下来畅谈一番,让手机休息一会儿,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数字排毒”方式。

  从个人的生活层面上讲,我觉得我们都需要来一次“数字排毒”,跑出信息茧房,别让碎片化的奶头乐摧毁了自己学习和享受生活的能力。

  当然,从宏观层面来讲,我也不认为,短视频、算法就是一个不好的东西。

  事物的发展,永远是曲折向前的。

  短视频之所以能爆火,是根据人性喜好做到了高效匹配,它在商业中是一次颠覆性的破坏式创新,这是大的趋势。

  与其相比,“数字排毒”只是我们在使用中的“纠偏”,是更全面的认识短视频本身。


微信图片_20230904100937


  不要等到你的每一个结论,都是别人故意挑了一些好的喂给你,那即使有机会,也已经晚了,甚至更大可能给你挖了一个坑。

  所以,保持深度思考,多用好的工具,追逐一些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特别重要。
上一篇: 普通企业怎么用创新得到用户的“偏爱”?
下一篇: 去全球化带来的恶果显现,欧美韩企业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