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双节节后上班的第一天。
我知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刚刚放了8天假,马上回来就要连上7天班,还要进行四季度的冲刺,对大家的情绪是一个特别大的考验。
我们经常说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也要用情绪去影响身边的人,首席执行官首先就应该是一个首席情绪管。
但是,我发现,对于情绪的管理,好像是很多企业以及领导者的弱点。
大家习惯性把“管理情绪”这种问题理解成两个片面:
一种就是把电视剧中“大佬”控制情绪的能力,“黑化”成厚黑学的权术。
好像成年人所谓的“情绪控制”就是在那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表面和你笑嘻嘻,背后内心一万个心眼子在思考怎么弄死你。
另一种就是“整顿派”,比如说什么00后整顿职场。
他们抱着“领导批评我,我不服就要怼他”的心态,谁说我不好,我就一定要还回去,我可不能吃亏。
诶,稍等!我想进一步解释一下:
管理情绪,既不是要你去压抑、克制自己的情绪,也不是让你钻研什么“厚黑学”。
之所以我们说要管理好情绪,是因为“情绪”作为人的主观感受,天生有着背离客观现实的倾向。
不分场合,任由直觉发泄自己的情绪,容易影响到自己的行为,带来不好的后果。
当然,大家也会觉得,凭什么我不能有情绪,所谓“成熟”就是要压抑自己的情绪吗?
恰恰相反,强者从来不压抑自己的情绪,他们只是懂得管控自己的情绪。
管理和克制的区别,就在于管理是主动的,克制是被动、压抑的。
主动做事,你在输出动力;
被动做事,你感受到的只有压力。
长期压抑自己的真实情感,这种情绪并没有消失,而是会到达某个阈值之后,更加强烈的爆发出来。
这种爆发对你造成的影响往往是巨大的。
所以,控制情绪,不等同于逼着自己去克制情绪,压抑情绪,我们应该选择主动管理自己的情绪。
比如当你濒临崩溃的时候,你怕影响家人,你会选择独自在车里大哭一场,发泄一下再回家,这是一种方法。
比如不满的时候,你在适合的契机把不满夸大成愤怒,亮出你的底线,获得平等的沟通地位,这就是一种正确的情绪管理。
甚至忍无可忍的时候,你知道再不爆发,自己就会发疯,那么两权相害取其轻,适当爆发来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不失为一种正确的情绪管理。
摔枕头不摔碗,咆哮但不动手,只要你能把账算明白,知道释放它的好处大于坏处,这就是一种管理。
对于正面或者中性的情感,我们想要管理起来比较容易,因为大家在心情正常的时候,都能表现出不错的理性,算的明白账。
最难的是什么?
是怎么样把自己及时从负面情绪中剥离出来。
这并不是简单的“有城府、克制”就能做到的。
就连天天面对着几百万观众侃侃而谈的李佳琦,不也没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一句话把自己的大好前程差点葬送掉吗?
他难道不懂管理自己的情绪吗?
所以,管理情绪也是一场修行,没有尽头,除了主观上的改变,我们还有一些实用的思维模型,可以帮助大家锻炼自己管理负面情绪的能力。
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发明了一个ABC情绪管理法。
ABC是产生情绪的三步:
第一步的A,接受外部的刺激,比如说你见了什么人,听到了什么事。
第二步的B,你对这个外部的刺激,产生了自己独有的某种看法、观点。
第三步的C,你基于这个看法,产生了情绪的爆发。
通过拆解,我们可以发现,情绪的产生并不是直接基于外部的刺激,而是基于你对于外部刺激的那个看法和观点。
所以,ABC情绪控制法的核心,就是通过质疑和重构B,也就是管理你的看法,来消除负面C的情绪。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懂得三思而后行。
但是我们尝试去管理情绪的时候,往往会“越想越气”或者“越想越难过”,什么退一步海阔天空,我忍不了。
这样反而会放大自己的负面情绪。
所以,想要践行ABC情绪管理法,关键是懂得如何改变自己对外部刺激的那种看法和观点。
我们需要尝试去判断自己是不是陷入了思维误区。
比如说:
第一种、恐怖化:总是把一件事的后果想的特别严重,常见思维方式就是“万一……我就……”。
第二种、绝对化:就是把自己的思路当做唯一可能,常见的思维方式是“事情应该是……,按我说的做”。
第三种、合理化:把现实中的不利情况找到合理化的借口,比如“还能怎么样?只能这样了,我也没办法”。
恐怖化的思维,会让你做事畏手畏脚,容易陷入焦虑,发挥不出自己的水平。
绝对化的思维,会给你身边人很大的压力,也容易让你变得偏激易怒。
合理化看上去“风轻云淡”,却容易让你陷入持续性的失落和缺乏动力。
当我们陷入了负面情绪的时候,首先就要觉察自己所处的情绪类型,分析是不是因为陷入了类似的思维误区导致的。
当然,话说回来,如果我真的受了委屈,于情于理我都该生气的时候,我怎么说服自己呢?
这就得提到管理情绪的最高境界了,“让情绪为我所用”。
想要让情绪为我所用,在我看来有两件事非常关键。
第一件事,分得清轻重缓急,拎得清主次矛盾。
领导因为你做错一件小事,把你大骂一顿,你觉得领导小题大做,故意针对我,你要狠狠反击,但后果就是你可能跟领导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差。
但如果一味隐忍又太憋屈,不是人人都能做韩信。
所以,你要做第二件事,转变思维,化被动为主动。
我之所以不跟你发脾气,不是我怕你,而是我要通过管理自己的情绪,进一步引导你的行为,达到我的目的。
我记得我在协和(中国)商业集团,管理全国手表的时候,我向公司老板提出要去央视打广告的方案,哪怕是公司筹钱也得上。
公司的股东、投资人包括高层都不太理解,我们请你来做高管,是来给公司赚钱的,怎么钱没赚到,先搭出去几百万?
老板越说越生气,指着我鼻子大骂。
你说我是不是应该跟他吵架?
我什么都没说,等他骂完,我不断点头,点完头我继续把我的观点表明清楚。
好了,他以为他说服了我,结果我继续表明观点的时候,他更加生气了,继续发火,连续三次。
最后,当我再冷静的把观点讲给他听,这时候,他反而从情绪中静下心来,马上问了我一个问题,你的方案呢?
所以,当我把方案交给他的时候,他马上就同意了。
你会发现,我利用了他的情绪探讨问题,最后反而达到了我想帮公司在中央电视台做推广的目的。
这个看上去谁都不赞成、不通过的方案,我们因为这一次让我们的品牌再度在央视一炮而红。
有时候拧巴与豁达之间,差的就是我们看问题的角度。
它也不一定只能用在职场环境中,你完全可以用来改善自己的家庭关系、人际关系。
大家顺着我的思路想:
我现在不开心,但我想变开心→老婆对我态度好,我会开心→我跟她黑着脸,她会不开心→所以我把负面情绪收敛,带着一副笑脸回家,她开心,我也开心。
如果利用这种角度看待控制情绪,你还会觉得这是委屈吗?是男人的无奈吗?
你这是在为自己争取幸福,这就是“让情绪为我所用”的真实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