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不久,新的“十五五”规划出台,为未来五年的发展制定了蓝图,很多企业也很关心未来的发展趋势、政策走向是什么?
所以,这几天我们也查了很多资料,跟相关学者做了交流,今天的单仁行我们就来聊一聊“十五五”规划中,我们的企业必须关注的关键经济趋势。
02
首先,跟“十四五”规划相比,“十五五”规划的顶层设计发生了很多变化。
最关键的变化就是“高质量发展”成为压倒一切的核心原则,“统筹发展与安全”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一方面是因为2035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承诺,所以,未来五年,我们需要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比较大的突破。
而另一方面就是外部环境压力,官方措辞是“中国发展正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简单来理解,就是美国的技术管制,对中国的产业升级构成了直接威胁。
所以,“十五五”不再是过往规划的线性延伸,而是要进入到一个冲刺期。
那在冲刺期,“新质生产力”就成为了贯穿全程的灵魂和核心主线。
新质生产力大家应该听的比较多了,简单来说就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这三大特征。
但是,我们对新质生产力的解读不要只局限于技术层面,因为在今天的AI时代,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也在发生转变。
比如说劳动对象的变化,数据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劳动资料也在变化,算法和智能化系统成为新的生产工具,劳动者也在变化,对高水平科技人才的需求在空前提升。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经济增长模式正在重构,过去,市场更看重企业的资产规模和市场份额,那未来在“十五五”期间,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专利质量、数据资产以及高水平人才密度,将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准。
03
当然,在规划当中,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那一句“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什么叫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怎么造呢?
它其实就是未来5年的产业政策方向,当然,它不是简单地另起炉灶,我们可以概括为“喜新不厌旧”。
不厌旧,就是说的传统产业的数智化与绿色化升级,这是“十五五”期间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主要政策抓手。
这两大抓手会共同催生了一个由政策驱动的庞大B2B市场,我们把它叫做转型升级市场,涵盖智能装备、工业软件、数字化服务商、节能环保技术等等领域,专门给传统企业提供转型升级的产品设备和服务,这块市场的需求一定会非常大。
那“喜新”又是什么呢?
一个就是我们目前的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
这是我们在“十四五”期间取得的重大产业成就,像在2023年,“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大关,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光伏组件产量全球占比超过80%,动力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一,已经建立了强大的规模优势。
但是,进入“十五五”时期,新三样的发展焦点就不一样了。
比如说汽车产业的竞争会从“三电系统”转向“自动驾驶算法、智能座舱操作系统和AI芯片”;光伏产业的竞争会从“组件制造效率”转向“光储充一体化”和“智能电网”的协同。
也就说产业之间的竞争会从“规模跟成本的比拼”转向“科技附加值的深度”。
所以,我们也判断在在“十五五”期间,新三样产业一定会成为AI、半导体、互联网这些新质生产力技术的核心载体和最大的应用市场。
另一个新,就是新的“新三样”和未来产业了。
如果说过去的新三样是再造高技术产业的基石,那么,新的新三样就是未来的核心增量,也就是机器人、AI和创新药。
就像在机器人领域,我们一查才发现中国已经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AI方面,中国AI专利申请数占到了全球的60%,算力总规模仅次于美国;创新药方面,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金额超过2024年全年总和。
当然,我们特别关注机器人和AI,因为它们之间有一个技术闭环,AI可以辅助决策,创造智能化场景,机器人可以24小时进行生产,二者会共同赋能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
总的来说,未来五年的产业政策,就是把过去以硬件为核心的中国智造,升级为以软件与智能为核心的中国创造。
那对于我们的企业来说,在“十五五”期间,资源一定会高度集中在新质生产力的相关领域,特别是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
我们就要思考怎么去跟上面说的一旧两新的产业产生联系,把业务转轴到这些政策集中的产业,同时,借助于今天的AI、互联网在细分领域建立护城河,争取专精特新地位。
04
另外,我们还讲三个跟企业有关的经济趋势。
1、扩大内需的转变。
过去,扩大内需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政府主导的固定资产投资,而“十五五”期间的扩大内需,核心会转向C端,也就是居民消费端。
像发布会就讲了一句“只有解决了老百姓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后顾之忧,才能真正地提振消费。“
那么,未来的扩大内需一定不会是通过短期发钱来刺激,而是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来降低居民对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中国家庭的预防性储蓄,把储蓄转化为当期消费。
当然,多久能实现,我不知道。
但是,对于企业来说,这就意味着未来的消费市场会从“消费升级”转向“消费保障”,怎么给消费者提供安全、确定性的产品服务,要大于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做对的产品,而不是做好的产品。
同时,像医疗、大健康、养老、普惠性托育和教育、商业保险这些“抗焦虑”型行业,就可能会被巨大的政策红利砸中。
2、耐心资本登场。
什么叫耐心资本?
就是政策正在引导国家级产业投资基金、保险资金、养老金以及国有资本出资,成为耐心资本的主力军。
他们的方向就是去投资赋能新质生产力,为科技创新的企业提供长期资金,同时,支持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改造。
那么,对我们很多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跟需要转型的传统企业来说,过去要融资很麻烦,现在就可以寻求这些耐心资本的投资,借助他们来助力企业发展。
3、制度型开放。
过去我们对外开放主要是集中在降低关税、扩大市场准入,而“十五五”规划会转向推进制度型开放。
也就是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比如说CPTPP、DEPA,在更大范围推动数据跨境流动、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劳工标准、环保标准跟国际标准相通相容。
这一方面是在反制“脱钩断链”的逆全球化做法,让跨国公司没有动力把自己的供应链完全迁出中国。
另一方面也是在鼓励我们的企业走出去,跟外资加强合作,在海外去建设自己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我也判断,在“十五五”期间,我们会有很多过去不开放的行业,比如说金融服务、数据服务、医疗健康会逐步放开市场准入,让外资走进来,特别是在高附加值的服务业领域。
当然,“十五五”规划是一个庞大的蓝图,我们只是讲了其中一小部分,未来伴随着众多具体的配套措施出台,我们在后面的单仁行再给大家继续分享。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