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挂牌企业

首页>资讯详情

一键分享

阅读 产品同质、赛道拥挤、利润微薄,今天还存在蓝海吗?

发布日期:2025-10-27

01

最近这几个月,我到全国各地讲课,走访学员企业,很多人都在说今天生意不好做。

不好做在哪里呢?

我在交流中感受最深的就是三个问题“产品同质化”、“赛道拥挤”和“利润微薄”。

根本原因就在于整个的市场供给已经远远超过了需求,很多企业不可避免地把自己的注意力从“怎么给客户创造价值”转向“如何抢到订单,打败对手”。

这种以竞争为导向的战略逻辑,就让所有参与者在相同的竞争维度上,比如价格、功能、质量上进行有限的边际改进,最终结果就是你降价,我也降价,你推出新东西,我马上跟进,然后产品和服务高度趋同,企业面临巨大的价格下行压力,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市场供给过剩导致企业开始跟对手进行对标竞争,竞争维度的趋同导致产品同质化;同质化让客户选择的标准趋向于价格;价格战导致整个行业陷入微利;微利状态又使企业更不敢投入资源进行真正的创新,从而被更深地锁在红海竞争中。

有同学就跟我说,今天哪里还有什么蓝海市场,蓝海已经打成了红海,而红海已经打成了血海了。

所以,我也在思考,企业怎么去摆脱这种困境呢?

我想一定不是去“更好的竞争”,而是要超越竞争。

02

那怎么超越竞争呢?

《蓝海战略》这本书一直摆在我的床头翻看了无数遍,尽管在今天,我们可能觉得哪里还有什么全新的蓝海市场,凡事能赚钱的业务都挤满了人。

但实际上,我们所理解的蓝海市场,并不是说非要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市场,或者是对红海市场取而代之。

因为在商业现实中,红海和蓝海永远是共生、共存的,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红海业务就是自己当前的“现金流中心”,为企业运营和创新提供必要的资源,而蓝海业务是要去找到新的增长来源,思考所提供产品服务的价值创新。

所以,价值创新,这是我认为蓝海战略最根本的基石。

那怎么去理解价值创新呢?

传统的红海市场当中,普遍的竞争逻辑就是企业要么选择通过高成本去实现差异化,要么选择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去实现总成本领先。

价值创新的目的其实也一样,但它是对产业关键竞争元素的重新排序和组合,去同时实现高价值和低成本。

我们讲个例子,不知道大家以前有没有看过马戏表演?

在我小的时候,能看一场马戏跟过年了一样,但今天因为动物保护、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以及明星演员成本高昂这些红海困境,马戏早就成了一个日薄西山的行业,甚至可以说是一片死海了。

像全球三大马戏团,有两家都宣布了退出,唯独只有太阳马戏团找到了自己的蓝海市场,并且,它的票还很抢手。

那它是怎么做的呢?

它没有试图去改进传统马戏表演,而是重构了马戏的元素,通过重新的加减和组合,同步实现了“高价值”和“低成本”。

他们剔除了传统马戏中的动物表演、马戏明星、三环表演和过道小贩,这些都是马戏行业中最昂贵的成本,同时,他们减少了杂技和小丑演出。

那这还叫马戏吗?

别急,他们增加了戏剧主题、艺术舞蹈与原创音乐,把马戏融入歌剧故事中,用帐篷作为自己独特的演出场地。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不再把自己的目标客户定位于儿童,而是转向了那些有更强购买力的成人和企业客户,用全新的“艺术马戏”品类创造不同的视听艺术体验。

所以,他们的成本结构不仅低于传统马戏,还可以收取远高于传统马戏的票价。

03

回到我们的企业身上,其实就是要去思考企业如何去重构买方价值,从而实现价值创新。

我们可以去思考四个问题:

1、哪些被行业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元素,应该被彻底剔除?

2、哪些元素可以保留,但应该减少到行业标准线以下?

3、哪些元素应该被提升到行业标准线以上?

4、哪些行业从未提供过的新价值应该被创造出来?

剔除和减少是实现“低成本”的主要途径,特别是行业标配,但实际上没有真正创造高价值的元素;增加和创造就是是实现“差异化”和提升买方价值的主要途径。

像我们昨天单仁行讲的名创优品,它就是剔除了传统零售店的品牌溢价、导购压力和老套昂贵的装修,减少了产品的耐用性,因为它的目标人群是Z世代,他们追求潮流,所以,更新迭代速度一定远快于产品物理寿命。

这样,成本就降下来了,同时,他们增加了IP潮流设计、7天上新的门店更新速度和卡通式的逛店场景,创造了IP的情绪价值,这就跟传统零售店区分开来,找到了自己的蓝海。

当然,我们去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思维需要打开,不是只盯着自己、对手以及现在的客户群体,我们可以从6个路径去联想。

1、跨越替代性行业,思考那些形式不同,但目的相同的产品或服务,比如说电影院和餐厅都是“晚间娱乐”的替代品。

2、跨越行业内的群体,分析行业内的高价/高功能群体与低价/低功能群体之间的空间,像豪华车与经济车等等。

3、跨越单一的买方群体,不是只关注购买者,还要关注到使用者和影响者,就像我跟很多学员在讲,你要看到你客户的客户,也就是用户都是谁,他们买来干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4、跨越互补性产品,思考客户在购买和使用产品之前、之中、之后还需要什么?

5、跨越产品功能,分析行业是偏向功能性还是情感性,我们能不能尝试向另一端转变?

6、跨越时间与趋势,找到那些对行业有重大影响、不可逆转的外部趋势,比如说今天的AI、短视频直播。

特别是短视频直播,它本身就是蓝海战略的产物,像抖音没有在传统社交和专业内容平台里竞争 ,而是创造了“算法推荐+短内容沉浸”的全新价值。   

所以,对于企业来说,短视频直播的机会一定不只是更便宜地卖货,这就是典型的红海思维,而是要利用这种新的营销方式来重构企业提供的价值,包括品牌价值、情绪价值、创始人IP价值。

包括今天的AI,如果所有人都在使用AI,那么“使用AI”本身就只是红海竞争中的一个新筹码,而不是蓝海。

蓝海战略的视角是,怎么样利用AI作为杠杆,去剔除和减少行业固有的一些高成本环节,实现流程的优化,同时,增加和创造行业没有提供过的全新买方价值,比如说我们能不能借助于AI搜索让客户更了解我们?能不能用AI去创造一些独特的服务?

当然,任何的蓝海战略都不是一次性的项目,而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优化过程。

因为市场会不断变化,今天的蓝海随时可能成为明天的红海,就像理想汽车创造了MPV汽车三大件“冰箱、彩电、大沙发”,增加这些不需要多少成本,却大幅提高了用户的体验,特别是乘车人的体验,所以,产品的价格和销量都上去了。

但是,今天这些都成为了所有汽车厂商的标配,理想又陷入到了红海当中。

所以,不满足于现状,有一颗持续增长的决心,这才是真正重要的核心,也欢迎大家走进单仁牛商,跟我们一起去持续探索企业的价值创新。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上一篇: “十五五”规划中,有哪些企业必须关注的关键经济趋势?
下一篇: 企业推倒重来、价值重构的契机点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