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个人的创业都是为了解决客户的痛点,用好产品去创造社会价值。
但是,不知道各位创业者、经营者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自己费心费力,用很好的材料、很好的设计做出来的“好”产品,拥有很多的新功能,客户也觉得很高级。
但是,客户强调自己对产品的功能要求没那么高,我不需要那么好的产品,那么多的功能,我只要解决某一个问题就可以了。
如果不降价,那我就去选择那些更便宜的的产品了。
这就是一个让很多人纠结的地方,如果同意降价,自己的利润包括所坚持的产品价值就会受到损害,如果不降价,又会丢掉客户。
那么,你会选择继续坚持做自己的“好”产品,继续完善它,然后卖给真正懂他的人,还是选择妥协投降呢?
02
其实,单仁牛商辅导和接触过这么多的企业,我觉得成功的企业并不是一定要去打造一个看上去完美无缺的“好”产品,而是要专注于为特定市场创造一个恰如其分的“对”的产品。
因为一个“好”产品可能拥有尖端的技术、顶级的材料和无懈可击的工艺,但如果这些特质没有精准地回应目标客户愿意为之付费的核心需求。
那么,它在商业上就是失败的。
我们讲一个经典案例,Juicero智能榨汁机,它是硅谷历史上最著名的失败案例之一。
它绝对是一个技术上的杰作,这台机器由400多个定制零件构成了复杂的机械结构,能产生举起两辆特斯拉的巨大压力,可以轻松榨取果汁。
但这样售价699美元的工程奇迹,最终却沦为笑柄。
为什么呢?
因为它用极其复杂和昂贵的技术,去解决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问题,用户用普通机器,甚至是双手挤压果汁包的效果,都跟昂贵的机器几乎完全相同。
消费者意识到,他们花大价钱购买的,只是一个华丽的挤袋器,它没有解决任何显著的痛点,也没有创造任何独特的价值,只是为了技术而技术,这就直接摧毁了产品的价值主张。
类似的还有Segway平衡车,它2001年问世的时候,被乔布斯认为是跟个人电脑相提并论的革命性发明。
然后,它就失败了。
因为它没有回答一个根本性问题:这东西到底是给谁用的?
它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细分市场,到底是给城市人群通勤?还是给警察巡逻,游客观光呢?
即使可以上路,它在人行道上的速度太快,对行人构成威胁,在机动车道上又显得太慢,又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
因为定位模糊,Segway的营销和推广始终很难聚焦,没有人不认为它是一个创新的好产品,但它也只是一个孤立的好产品,而不是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所以,不管是Juicero还是Segway,他们都创造出了一个看上去很强的“好产品”,但实际上背后都潜藏着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企业完全以自己的视角去看待市场,用技术为先的开发理念由内向外去寻找买家。
他们的起点,都是来自内部的技术能力,也就是我拥有什么能力,我可以创造出什么样的产品,然后穷尽一切资源先把它们制造出来,推向市场,再去想着找到一个可以解决的问题,把它卖出去。
这就是典型的“我有了锤子,满世界找钉子”的思维。
03
那什么叫“对的产品”?
它就是由外向内,以市场为先的理念,它的起点是从外部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开始,先搞清楚客户有哪些痛点,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目标细分市场的特征是什么、市场竞争决定的价格在什么区间?
这些外部的现实,就会反过来拉动企业内部的技术选择和设计决策。
我们在单仁行上曾经详细讲解过企业的“能力画布”这个概念,那么,我们今天把它延伸一下,讲一下企业的价值主张画布。
什么叫价值主张画布?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价值交换的蓝图。
交换的一边是我们的客户,我们主要是去理解目标客户的三个要素。
1、客户在工作和生活中想要完成的事情,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他们过去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遇到的阻碍、风险,包括负面感受和不好的体验是什么?
3、客户期望获得的结果和利益是什么?包括产品的功能、效率、易用性和品牌带给他的身份价值等等。
另一边就是我们企业计划提供的价值,它同样由三个要素构成,跟上面的问题一一对应:
1、在企业能力范围内,能够帮助客户的产品或服务是什么?
2、我们的产品服务如何具体去解决客户的痛点?
3、我们的产品服务如何具体地创造了客户期望的收益?价值主张画布的核心目标,就是清楚描绘出两边的问题和答案,找到其中的契合点。
一个“对”的产品,它在价值画布的每一项回答,都应该精准地对应客户需求当中的重要痛点和收益。
当这种契合达成的时候,就意味着产品不再是孤立的技术堆砌,而是能给客户创造真正的价值。
当然,明确了“我们服务哪个人群,应该打造什么样的产品”之后,我们还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什么呢?
我们如何才能在盈利的前提下打造它?
这是确保“对”的产品在商业结果上的成功,像传统的定价就是“成本加成定价法”:产品成本+期望利润=销售价格。
这种模式也是以企业内部的成本为出发点,但目标成本法反其道而行之,它的核心公式是:市场可接受价格–公司目标利润=目标成本。
我们先通过市场研究,确定对手的价格,再分析目标客户目前支付的价格,以及愿意为更好体验所支付的价格上限在哪里?
然后,我们根据自己的目标设定一个必须达成的利润率,两者相减得出的“目标成本”就是我们一个硬性的成本上限。
这样,在研发和设计过程中,我们就知道,为了达到目标成本,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材料,用什么样的设计和结构。
04
当然,每个品类都会有高、中、低的档次区分,我们可以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去控制自己的成本,区分出不同的设计。
产品的设计包括材料、结构、生命周期,比如说一般客户,我们可能设计的时候保证是用到10年,对中高端用户,我们就可以用更好的材料和结构,让产品用的更长,同时,在外观上也要有所区分,添加额外的服务,比如说售后1对1的沟通,外观的DIY设计等等。
核心就是别盲目追求极致的“质量”或“耐用性”,而是要精准地匹配目标客户愿意去付费的核心需求。
超出客户需求的多余创造,本质上就是一种浪费,它会不必要地增加成本,抬高售价,最终损害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当然,不管产品怎么定位,我们都要有一个不可逾越的“质量地板”,这个标准相当于品牌对市场的承诺,就像宜家的产品价格很亲民,虽然设计的周期普遍都不长,但基本的环保、安全标准还是有的。
所以,企业的核心目标是为特定的目标客户群体创造和交付价值,产品设计也要基于客户需求的洞察和理解,对产品的生命周期、材料、结构进行精准的成本效益权衡。
不是简单地做“好”产品,而是做“对”的产品。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