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挂牌企业

首页>资讯详情

一键分享

阅读 企业推倒重来、价值重构的契机点在哪里?

发布日期:2025-10-26

01

在前几天,罗永浩跟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在博客节目里谈到了企业的发展历程。

名创优品从过去“性价比零售”的日用品商店,今天逐步转型成为了“文创驱动”的IP潮流店,实现了价值的重构,旗下潮玩品牌top toy也准备上市,打造新一代情绪价值产品。

今天随着技术进步和消费者更替,每个行业都有推倒重来、价值重构的契机点,我们如何找到其中的机会?

02

首先,我们来听听单仁牛商董事长,央视凤凰评论员单仁博士的看法。

我们曾经服务过名创优品的前身,那个时候他们还叫哎呀呀,虽然服务的对象名字不同,但它们早期的商业模式,核心都是“性价比+产品设计”的结合,借助于中国制造业强大的供应链能力,能够把产品造得又快、又便宜。

特别是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消费需求强劲的那段时间,这套模式通过不断复制形成规模效应,名创优品用了5年就从0做到了100亿。

但越往后,这层价值壁垒就越容易被模仿。   

于是,名创优品开始大规模利用第三方IP联名进行转型,这成为了摆脱“廉价日用品”标签,提升品牌形象的核心杠杆。

当然,转型背后的原因是消费人群的结构性转变。

随着Z世代成为全球消费的主力军,他们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模式跟过去完全不一样。

像麦肯锡的数据显示,Z世代是所有受访世代中,最愿意“挥霍”和“承担债务”的群体。 

同样,普华永道的报告也证明Z世代虽然计划在2025年假日季削减整体开支,但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为“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花钱。

所以,新一代的消费者不是纯粹的价格敏感,而是价值敏感,他们所追求的价值,已经超越了产品的功能属性,转向了情绪价值以及社会价值。

这是名创优品转型的根本推动力,也是他们对市场变化的洞察,借助于自己庞大的线下门店、供应链管理和IP联名,他们给产品注入了潮流属性和情感附加值,实现了价值重构。

当然,对我们更多的企业来说,除了消费市场和客户的转变之外,技术也是实现价值重构的推力和杠杆。

麦肯锡在《2025年技术趋势》报告中强调,技术趋势特别是AI,不仅自身是一股强大的浪潮,更是其他所有趋势的“基础放大器”。 

所以,我们在思考转型的时候,首先考虑就是在已知的赛道上,如何利用AI把效率做到极致,这是“存量博弈”,也是价值重构的基础,另一层就是借助互联网去洞悉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去提升企业的原点能力,扩张新的应用场景和服务对象,这就是“增量创造”。

当然,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能力范围,就像叶国富说企业成功的关键不在于盲目追逐风口,而在于认清自身基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模式。

我们要摒弃类比思维,比如今天名创优品做的不错,我们也要像名创优品一样去做IP联名,不是这个逻辑,而是要回归事物最基础的公理和本质,从原点出发用第一性原理去仔细思考。

像类比思维就是,我们也需要花大价钱做IP的授权和联名。

第一性原理就是思考IP的本质是什么?是引发情感共鸣的符号。

那么,既然本质是情感符号,我们是不是必须要租用别人的符号呢?我们是不是可以在今天的视播时代自己创造一个符号呢?这就是创始人IP的价值。

03

接下来,资深投资人,单仁行专栏作者宋子老师的观点。

作为关注消费的价值投资者,我非常关注传统零售企业的转型,对于最近两年火爆的IP经济名创优品和泡泡玛特,我必须对他们有清晰的定义才能识别他们是否是合适的投资机会。

名创优品从传统零售一路转型,成为IP打造、日用品零售的全球化企业,去年还用60多亿收购了永辉超市,上个月旗下潮玩品牌TOP TOY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从2022年到2024年收入不断增长,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达到了4亿,同比大增87%,门店总数达293家。

对价值投资者而言,这组数据的核心意义不在于短期业绩爆发,而在于名创优品商业模式的价值锚点发生了转移:

名创优品原来靠“供应链效率+加盟周转”赚“薄利多销”的钱,如今新的商业模式就是靠“IP授权+情感消费”赚“品牌溢价”的钱,估值逻辑也从“零售PE”转向“IP驱动型企业”。

这种转型就彻底改变了企业赖以竞争的基础,不再是比对手更便宜或者更好,而是变得不同。

当然,像IP驱动型企业,今年我们看到泡泡玛特的拉布布掀起了一波高潮,一年多时间,股价从20元最高上涨了340元,上涨了17倍,那名创优品的TOP TOY和泡泡玛特在打法有什么不同?

我们研究团队做了个梳理,总结核心结论有三点:

1、护城河深度:泡泡玛特自有IP的“不可复制性”显著优于名创优品的“IP零售平台”模式,前者毛利率与用户粘性都碾压后者。

2、财务健康度:泡泡玛特2季度净利润率(33.74%)是名创优品(9.6%)的3倍多,且现金流充沛(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增123%),抗风险能力更强。

3、全球化壁垒:泡泡玛特通过文化输出与本地化运营,比如投产越南工厂突破文化差异,而名创优品“低价+IP”模式容易受到Temu等跨境电商冲击。大家可以看一下文稿中详细的对比表格。 

名创优品从“性价比零售”到“文创驱动”的转型,本质是价值锚点从供应链效率转向了IP打造。从依靠渠道和规模效应的传统零售商成了一个IP品牌,创造了新的文化价值和情感共鸣。

所以,过去利用信息不对称、渠道和规模的企业需要重新思考,我们可以给今天的消费者创造哪些“不一样”的价值?

当然,所有转型的价值重估,最终都要回归“长期创造价值的能力”,重点是看转型能否持续提升毛利率、净利率,能否构建不可复制的壁垒,能否带来稳定现金流,这是我们投资者和经营者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上一篇: 产品同质、赛道拥挤、利润微薄,今天还存在蓝海吗?
下一篇: 网上来的小客户不挣钱,大客户麻烦多,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