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两天,我在合肥讲《视播时代·企业如何创新增长》的俱乐部。
期间,有学员就跟我说:单老师,互联网的奇葩客户太多了,不是要求多,标准高,就是要的少,还要压价。
我说,那种事少、钱多,要求还刚好符合你的精准客户,谁不想要?
但是,这样的客户多吗?即使有,人家为什么要来找你呢?
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在今天的买方市场,如果一直把自己服务的对象、产品应用场景固守在过去,放在企业能力范围内的舒适区。
哪怕有了互联网、短视频的加持,这样的企业想要成长依然会很艰难。
02
其实,单仁牛商很多学员在走进互联网之后,一开始都会有这样的抱怨,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小客户不挣钱,大客户麻烦多。
但是,当他们一路坚持走过来后,这样的抱怨越来越少,后面就没有了。
为什么?
小客户毛利可能低,但是,这样的生意往往没有账期,补充了企业的现金流,平衡了客户结构。
而那些最麻烦、最挑剔的大客户,最后也成了企业宝贵的老师。
就像我们老学员兆威机电,借助于互联网拿到了华为的订单,但是,华为的要求很高,并且派了多位产品工程师进驻来考察工厂的设备和生产能力,还要参与研发和审核产品。
虽然应对大客户的过程会极其痛苦,堪比脱了三层皮,但是,兆威机电在服务了华为这样的标杆客户,不仅带来了强大的市场背书,企业的整体能力也跃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台阶,包括他们借鉴华为组成了自己从生产管理到研发制造的系统流程。
其实,很多中小企业在能力、技术上的成长,就是在大客户带动之下一路往上走的。
他可能对企业技术的要求很高,而且一开始不会给你多少订单,就是让你死啃,看你能不能把它做出来。
但是,我们也要去想,做出来之后,我的能力是不是升级了?虽然现在量少,是不是未来能形成持续性的订单?
像我们另一位学员,无锡长冈电子科技的张总,她们做非标自动化设备定制,在借助短视频和创始人IP放大企业声浪的过程中,张总接到了一个来自美国某个巨头的询盘。
对方的要求很高,定制难度极大,并且要全程参与和监督研发过程,等到产品真正做出来之后才会有订单。
他们在中国找了几家企业都嫌麻烦,没人愿意做,在知道张总,看了她的视频和企业经历后,特地给她发来了询盘。
张总在确认了客户信息和要求之后,把这个“大麻烦”认为是驱动公司产品、技术和服务全面升级的成长契机。
她们前前后后耗时一年多,在没收到钱的情况下攻克了产品难点,对方也确实被打动,不仅如约发来了后续订单,签订了独家协议,并且还带来了更大的投资。
所以,拥抱来自高标准客户的挑战,而不是逃避他,往往是中小企业突破成长瓶颈的必经之路。
03
当然,企业在互联网上做生意的时候,我们还要去形成一个习惯,做数据的复盘和分析。
也就是把我们过去一段时间内收集到的询盘、线索拿回来进行梳理,特别是没能成交的询盘。
尽管这些询盘没能继续走下去变成业绩,但并不意味着它们不重要。
因为当我们去做复盘的时候,如果说一个月出现了多次未成交的相同询盘,就意味着市场上可能有更多的需求存在。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做分析,我们能不能做?查相关的行业报告,是不是有这样的趋势?包括重新去跟进客户,如果我们做出来了,你们还要不要?
就像我们的学员,济南安耐特种工业皮带的高总,他们家主要做特种工业皮带,比如说PVC的输送带。
在他们去做复盘的时候,他们看到了几个打破头都想不到的询盘,有养猪的企业过来咨询,你可以给我们家的猪做跑步带吗?
因为这些猪的生活空间比较小,为了不让它们生病,也不能打太多的抗生素,企业就要给这些猪运动健身。
那怎么在狭小空间里去运动呢?
那就是给猪装个跑步带,让它定时跑步。
当他们把这个项目做好,当作案例分享到自己的账号之后,他们又接到了马跑步机的需求。
高总跟我说,如果不是互联网,打死我都想不到,还能有这样的需求。
所以,今天有很多重要的机会,特别是企业过去在线下完全想不到、接触不到的机会,但是今天在互联网上,当我们把相应的信息、案例,大量的内容传播出去之后,有大量的需求会回到我们面前。
这里面就藏着无数的市场机会,就像一座金山等着我们去挖掘。
这也就是我经常说的“用户一公分,需求一公里”,一定要去甄别用户背后的需求是什么,做好数据的分析和复盘,深挖需求,找到生意的持续性机会。
04
在2017年的时候,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亲手写下了第20封股东信,他说:
我很喜欢顾客的一个特点,就是他们永不满足,他们的期望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增长,不断变化的。
这是人的本性。
人类之所以能从采集狩猎时代发展到今天,就是因为我们总是不满足于现状。
我们必须达到顾客的期望,用高标准要求自己,今天永远是创业的第一天,我们一如第一天。
所以,各位,在今天这个世界,我们永远不能安于现状,享受你工作所创造的价值,享受你带给顾客的快乐,去创造一段属于你自己的历史。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